前几天,国内北方出现的导弹发射痕迹引起广泛关注。美国“Army Recognition”网站推测这可能是试射成功的东风-26D,意味着这款被称为“关岛杀手”的导弹再次升级,配备了高超音速弹头,具备海陆两栖打击能力,射程扩大到五千公里。
东风-26D的前身为东风-26,早在2018年就已加入我国火箭军阵容。当时,东风-26以约4000公里的射程和核常兼备的能力成为远程打击的重要武器。关岛距离中国大约3000多公里,正好在东风-26的打击范围内,因此得名“关岛杀手”。
2020年8月的一次试射中,导弹直接命中南海预定目标区域,展示了其精准打击能力。现在的东风-26D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,性能大幅提升。最显著的变化是射程从4000公里增加到5000公里,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塞班岛、天宁岛基地甚至澳大利亚达尔文基地都在其打击范围内。更重要的是,东风-26D采用乘波体弹头,能够在大气层边缘滑翔,速度最快可达18马赫,飞行轨迹难以预测,拦截难度极大。
东风系列导弹的一大优势是无依托机动发射,不需要专门的发射阵地,可以在普通公路或野外迅速发射并撤离。东风-26D继承了这一特点,并且能够灵活选择常规弹头或核弹头,增加了应对不同威胁的能力。制导系统也进行了升级,搭载新一代复合制导技术,依靠北斗导航进行精准定位,即使面对电子干扰也能锁定目标。
面对东风-26D,美军的反导系统显得力不从心。“萨德”系统的雷达作用距离有限,拦截弹燃料用完后机动能力差,而宙斯盾系统对高速变轨目标拦截成功率低。美国目前还无法制造标准的高超音速靶弹,实战拦截更是困难重重。
此次试射时机恰逢美军在日本岩国基地部署“堤丰”导弹系统,声称用于演习但未撤走。东风-26D的展示表明,中国的威慑范围不断扩大,美军即使将航母藏得再远也无法逃脱打击范围。这种升级不仅体现在单个武器上,更体现了整个作战体系的支持,包括卫星、雷达和数据链等。
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动作频繁,与日韩联合演习并向菲律宾派兵,但东风-26D的试射打破了他们的底气。试射东风-26D并非挑起事端,而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平衡。这款导弹如同一把“安全锁”,限制了美军的随意挑衅空间,也让其他国家意识到,在5000公里射程和高超音速技术面前,所谓的“军事保护伞”并不牢靠。国际社会清楚,中国不会轻易让步,特别是在国家安全问题上。
嗨牛配资-炒股配资排名-配资股网站-网络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